你是不是在纠结,去日本工作到底值不值?大家对日本总有各种美好或者糟糕的印象,今天我“留学学长”就来聊聊那些在日本打拼的中国人,看看他们到底过得怎么样,帮你理理头绪。
1. 赚钱和生活费咋样
不少人关心工资问题。日本应届毕业生工资大概20-22万日元一个月,换成人民币是1.2万到1.4万上下。日本平均年薪大概420万日元,约28万人民币,差不多是北京的三倍左右。别指望一夜暴富,这是个比较成熟稳健的社会。
吃饭方面,要适应日本口味是关键,因为饮食相对单调。连锁快餐和定食店价格亲民,几百日元就能吃饱。稍微好点的餐厅中午还有优惠套餐,想念家乡味可以逛逛华人圈子或挑选生鲜市场。在东京和福冈这类大城市,外食很方便,质和价都还行。
住房方面,日本的房子设计紧凑实用,管理也规范,租个几十年的老房子就得好好考虑安全问题,毕竟地震多。买房的话,东京近郊三四千万日元能买不错的,有停车位和花园的小楼也有。贷款利率低,二手市场成熟,常见租房买房结合的玩法。整体来说,住房压力没国内那么大。
交通绝对方便,尤其大城市的地铁公交网络密集,出行没啥难题。小城市情况差些,没有车确实寸步难行。但二手车便宜,月薪买辆中古车也不是难事。交通守规矩,违章、酒驾少,安全感强。
医疗照顾非常到位,国民健康保险帮你承担起码70%的费用,剩下部分还有上限设置,有急救保障,响应迅速,7分钟到达不算啥吹的。遇到问题,社会福利和政府补助体系也算靠谱,不害怕没人帮你。
2. 生活中的精神面貌
你在日本其实有两个圈子,一个是华人社区,另一边是日本本地社会。这两个圈往往界限分明,不太交叉。想安心过日子,跟中国人混也没问题,但想努力融入日本人圈子,得学会日本人的“マナー”——社会规矩,那些明令和潜规则全得摸透,才能真正打开人际关系。
日语要不要学太多?其实日本社会很适合“哑巴”生存,很多场合不说话也能办妥事。对初学者友好,但语言到一定程度还是得达到,不然想融入社交和职场非常难。
好消息是,兴趣爱好在这儿都能找到同好。无论爬山、打球、车辆甚至特别小众的爱好,都有圈子而且专业正规。日本的精神文化很丰富,空闲时间多,大家乐于培养各种嗜好,不怕无聊。
在思想层面,日本人对政治大多不感兴趣,言论自由度高,从宗教宣传到各种奇怪组织都能见到。生活环境虽有很多规矩,但保障了较高的个人自由。
3. 发展与学习机会
如果你是个求知欲强的人,日本非常适合你。专业主义文化深厚,想学什么都能找到资源,即便有点二手知识,也能接触到顶尖资料。个人修养方面,坐禅、武道、古典音乐这些多得是,生活也有品质。
想长期发展,申请日本永住或入籍门槛没那么高,还能作为跳板去欧美发展。记得我一个同学就是这样走的路,大家多聊聊你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4. 不可忽视的“坑”
日本的形式主义让不少中国人感到喘不过气。他们喜欢在不重要的场合写满感想,办活动相当幼稚却又乐此不疲。面对这些,你会觉得日本人千篇一律,说话语气和行为都好像模板出来的。
连便利店和商场都是全国统一模版,从东京到乡下几乎一样,逛起来没什么新意。城市布局分散,许多设施藏得比较隐秘,特别是乡村地区,不开车寸步难行,公车稀少,一天一班电车极常见。
社会氛围比较沉闷,没人闲聊也少突发事件,习惯之后反而会想念国内那种吵吵闹闹的热闹劲儿。营业时间更加服从“守时守规矩”,政府机关9点多开门下午5点就关门,饭店午餐和晚餐时段严格,中间休息很久,想随时吃点好东西很难。ATM甚至不24小时开放,遇到急需用钱的尴尬我就遇过。
垃圾分类成了“噩梦”,各种分类规定超细致,垃圾袋得买专用的,扔垃圾得掌握时间表和分类法门,错了还得把垃圾扛回家好几天。想轻松解决垃圾问题?在日本还是得花点心思。
住旅馆要提前预约,不能随便说订就订。清晨时分鸦群吵得让人发狂,甚至还会被乌鸦轰炸,这点足够让爱睡懒觉的你抓狂。
想准备用不?咱聊聊
要知道,来日本没那么容易——你得清楚自己的目的和能承受的环境。语言不够好可以慢慢补,资金有限也有不少实惠办法。学长我见过不少初来乍到一筹莫展的学弟学妹,慢慢适应、摸索,过得也挺好的。
多问多聊能帮你少踩坑,也别害怕孤单。咱们蔚蓝留学身边有靠谱中介和朋友,随时可以帮你解惑。哪条路适合你,学长可以帮你规划。别犹豫,给自己一个试试的机会,走出来才知道日本到底适不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