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好了没?到底选什么专业?”
我揉了揉太阳穴,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大学专业目录,一时间只觉得脑袋快炸了。这已经是我第N天在“选专业”这道坎上打转了。
话说我是个标准的日语专业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日语和专业课之间挣扎,考过N1,翻过生僻句,沉迷过文化研究,还自以为对日本社会有不少了解。可是!当真正决定继续深造,去日本读研时,望着那些五花八门的专业名字,我懵了。
身边的同学餐间聊天也总少不了一两句自嘲:“日专生啊,听起来像没专业。”确实,与“建筑学”“医学”这种公认好就业的专业比,作为语言类专业生,我感觉自己的选择像陀螺盘一样,转来转去找不到重心。
但其实呢,“日专生无专业”只是一个笑谈。说到底,外语类专业生不都是“边跨专业边找出路”的高手么?
于是,我对未来的方向做了两个决定:第一,发挥咱这四年磨出来的语言优势,所有能靠日语“加Buff”的专业分类都列入候选名单;第二,别一心盯着什么名校榜单,先择专业,再择院校,‘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原则在选研究方向时也适用。
以这两条判断标准,我终于能冷静分析起来了。从兴趣下手嘛,如果对研究日语感兴趣,选择言语学、日本语教育学这样“语本语”的方向就很合适,这类专业对语言掌握的深度有要求——听着有点卷,可就凭我的日语N1证书,咱也有上场的资格不是?听说东京外国语大学、金泽大学、明治大学这些学校这方面挺不错,得加个星标。
其次呢,如果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人文历史好奇得不行,那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这种专业听着就很带感。而我这种业余“历史小讲解员”如果选择尝试,也是够“盲盒式挑战”的正确选项。
如果还是热爱文学?那也有文学、映画(电影)方向的选择。之前看《言叶之庭》时被背景台词深深触动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能将兴趣与学术结合,岂不两全?不过,不排除会被文学解析和理论睡倒,这风险嘛,还得慎重琢磨。
再看经济和商科,这一类就更“刺激”了。选“经营学”胜于“经济学”主要在于课程稍稍朴实些——用我同学的话讲,少了高数和微积分的数刷机制,会给我这非理科生一条舒服路。可惜如同市场热门卖座电影,这种专业申请起来像是“抢票加拼手速”,日语得高分,英语也得刷刷分,竞争相当激烈。
顺带讲讲“观光学”吧,这倒是个高冷却极具趣味性的方向,对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入的解构。但适配院校选择有限,北海道大学倒提供最强课程,眼下看它如英雄角色定位。
有人问,那理工类完全不选?确实,像医学、工学这些技术类再往学术深挑高的行,无论从择专业难度、后续学涯挑战度或课题背负压力而言,对于我们这种语言细胞挂帆的考研党,基本躲避为好。而文科商学领域相对好掌握些,也贴合咱专业强勉和兴趣灵活间平衡方向。
一番折腾过后,我的方向清晰了许多。不过,这段选专业的纠结时光,也让我深切感慨:选择的确是痛苦的,但唯有痛过,才会有清晰的轮廓显现,那不就是未来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