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的征途中,许多人都渴望聆听前辈的经验,以便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宝贵的指引。作为一名留学学长,我于2021年8月成功通过了东京大学情报理工学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此,我愿分享我的备考历程,希望能为即将踏上修考之路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 明确目标
在决定赴日留学的初期,我便清晰地设定了自己的目标,选择了通过修考而非申请制的方式入学。这一选择基于我具备一定的日语基础、托福成绩已基本达标,以及对日本生活环境的良好适应。这些因素增强了我对修考成功的信心,尤其是相较于欧美高昂的留学费用,日本的留学成本更为亲民。
2. 备考规划
2020年夏天,我开始系统地收集备考信息,从课程安排到考试科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我的备考时间跨度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涵盖了数学、英语及各个专业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备考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通常在3个月至1年之间,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避免过度压迫自己。
3. 信息搜集与路径选择
日本修士的入学方式主要分为通过英语课程申请和参加修士考试两种。后者又进一步细分为直考、研究生院预备课程及语言学校等不同路径。为了深入了解各学校的考试要求与科目,最有效的方式是查阅“过去问”资料,它能真实反映各校的出题风格与重点。
4. 套磁与准备
关于套磁,部分学校明确要求与教授建立联系,尤其是东京大学的情报理工学系。然而,在实际申请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它并不直接影响考试资格。我在尝试与教授联系未果后,直接咨询了教务处,得知不套磁也不会影响考试。我认为,在发邮件时,语言并非决定性因素,尤其当你对教授的研究方向了解不深时,简单介绍自己的情况即可。
5. 备考科目与资源
在专业课程中,我重点复习了算法、机器学习、数值计算等领域,这些内容既是修考的主要知识点,也是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在复习资料的选择上,我主要依赖京东(此处假设为泛指线上购物平台)上的备考书籍及MIT的网络课程,确保能够全面覆盖考试的核心内容。同时,通过适量练习“过去问”题目,有效提升了我的应试能力。
6. 调整心态
备考过程中,情绪波动是正常现象。面对学术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我时常提醒自己,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对心态和应变能力的考验。与其他考生交流备考经验,分享心路历程,让我在复杂情绪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支持。
结尾
以上经历与建议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希望能为正在备考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心态都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如果你也计划走日本修考这条路,请深思自己的动机与目标,勇敢地去实现梦想吧!让我们共同期待,愿每一位追梦者都能顺利抵达彼岸,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