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的大学生活,很多学弟学妹会觉得日本的大学跟咱们高中过得完全不一样:自由多了,责任感也更强了。你是不是在想,日语不好怎么办?课程多不多?住宿住哪儿?别急,学长这儿给你掰扯掰扯,帮你提前搞清楚到底该怎么把4年过得既充实又自在。
1. 课程安排灵活多样
你想学啥,选啥,说白了日本大学的课程选择范围挺广的。1年级主要上基础教养课程,比如国际关系、伦理学、信息处理啥的,给你打个基础。等2年级以后,就开始集中学自己专业的课了,像经济学的同学会碰到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文学专业就有比较文学和民俗学,挺有深度。
上课形式也五花八门,除了大班讲座,最重要还是小规模的“ゼミ”(咱们就叫它研讨课吧),一般3年级才进研讨班。十几个人围着教授,读文献,讨论观点,最后还要写毕业论文,你得好好准备。课程时间段也不死板,早上9点到晚上6点都有可能,完全能根据自己安排搭配学习和打工时间。但千万别以为自由就是随便,不按时出席、考试不及格可是拿不到学分的,这里要靠你自己规划好学习计划。
2. 生活得自己撑起
大学生生活独立感爆棚!大多数人要离开家住校内宿舍或者自己在外租房。因为宿舍有限,往往得抽签,没抽中的就只能找外面公寓。像东京、大阪这样大城市租房贵得很,不少同学干脆合租,能省不少钱。吃饭大多得自己动手,学校食堂或者附近小餐馆也是选项,别想着有人会帮你包办了。洗衣服、打扫这些家务也得自己完成,很多刚开始的同学都表示“生活能力”是真的迅速上线了。
经济来源主要靠家里寄的钱、学费的奖学金和打工。兼职很普遍——餐厅、便利店、家教是热门选择,大概每周工作15到20小时左右。学长身边有同学就是边打工边学习,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挺考验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
3. 社交圈子说变就变
别人高中是班级同学关系死死的,大学则是自由组队。这里没有“部活”的死板,取而代之的是活动更灵活的“サークル”(社团)。喜欢学术的有经济研究会、哲学社,运动派有足球、瑜伽,文化兴趣则有电影赏析、漫画研究什么的,新生季的社团祭特别火爆,到处是拉人气的热闹场景。
朋友圈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社团、打工伙伴、跨学部甚至校外的人都能成为朋友。课后在咖啡厅跟研讨组成员谈论文,或者和社团伙伴小酌聊天,轻松搭建一个多层次的人际网络。有时候,这些关系比你想象的还重要哦。
4. 规划未来
大三开始,好多学生就盯上就业或继续深造了。想冲大企业的同学通常很早就准备简历、参加企业说明会,有的提前一年多开始做面试训练。学校也不坑你,设有就业支援中心帮忙修简历、模拟面试,贴心吧?
打算读研的朋友则得准备研究计划,跟导师细聊研究方向,还有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医学、药学等专业是6年制,临床实习时间长,压力肉眼可见,但学成后拿到的资格含金量也很高。
说实话,日本大学最大的魅力在于“你能自己设计人生”。选自己想学的,遇喜欢的人,做想尝试的事儿。自由之外,也得留心别把时间浪费掉。学长碰到不少同学都说过,他们那几年经历的一切,后来回头看,成了人生的转折点。
要是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大学这趟旅程,或者日语基础没那么扎实,也别怕,完全可以慢慢摸索。迷茫时多聊聊,咱们“留学学长”随时等着帮你。把握机会,调整节奏,未来肯定有你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