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的博士教育,很多同学第一反应可能是“语言学校➡本科➡硕士➡博士”,但你知道吗,日本也有专门面向研究者培养的研究型大学院,比如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它和一般的大学院有啥区别?日语基础差或者没念过日本的大学能申请吗?给大家聊聊我对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理解和经验,帮助想走研究型路线的学弟学妹们理清思路。
1. 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不是普通大学院
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是日本首个国立的大学院大学,成立于1988年,最大的特色就是紧密结合全日本顶尖的研究机构(称为“基盘机构”)开展教育和研究。这意思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学生可以利用日本国内那些像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立天文台、素粒子原子核研究所这些大牌研究基地的资源,享受世界水平的研究环境。很多设备、数据、资料是一般大学难以提供的。
我一个朋友当时选择这条路,就是看中了这种资源优势,能和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一起做项目,学术交流特别多面向问问题、讨论新思路,极大提升了他的科研能力。
2. 20个研究方向任你挑
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设有先端学术院,下属二十个专业课程,从人类文化研究、国际日本研究,一直到核融合科学、天文科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有。和一般大学院相比,这里的课程边界很灵活,学生可以跨领域修学分,甚至在导师安排下在不同基盘机构联合做课题,还能申请国际联合指导,直接参与到国际合作项目里。
举个例子,学长当年就在遗传学和分子科学交叉领域做研究,能借助两个研究所的资源,论文质量和独创性都上了一个台阶。由于这些资源和模式,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外国留学生,国际氛围也非常浓厚。
3. 不只有专业知识 还有这些“软实力”
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专业力、独创性、跨学科视野、国际沟通能力和伦理意识。简单说,不仅要钻研学问,更要敢想敢做,有能力融合不同知识领域,还能与国际研究者顺畅合作,关键是能把科研成果看得更广,明白自己的研究对社会和时代的意义所在。
这其实很符合现在科研趋势,单打独斗那一套真不管用了。学长也感慨,这种培养模式很适合想做长远研究,或者以后想去国际研究机构、企业研发部门的同学。
4. 入学有门道 不只是研究实力
不少人问,“日语零基础,没去过日本能考吗?”坦白说,语言能力和研究基础都很重要,因为你得直接用日文或英文阅读论文、写论文、参加学术讨论。但好消息是,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会根据不同专攻,有灵活多样的甄选方式,并重视考察申请人的逻辑思考力和独立研究潜力。不少已经在国内有过相关专业研究的申请者,经过准备完全可以一试。
别被“名校门槛高”吓住,我认识的留学生中就有一些出身普通学校,但只要能展示出足够的研究热情和独立能力,还是很有机会进来的。
5. 学生支援和就业亮点
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提供多样的资助方式,比如助研津贴、免学费、特别研究员支持等,能有效减轻学费和生活压力。更有国际共同学位项目以及研究派遣计划,让你有机会去国内外顶尖实验室长期联合研究,真正扩展视野。
2020年的数据显示,修毕十年后有约75%的毕业生都在从事研究工作,这说明这里培养的博士人才在科研领域被广泛认可。做科研这条路艰辛但回报丰厚,特别是在你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如果你准备申请,最好提前和目标导师或研究机构联系,了解具体研究内容和申请要求,或者找像[蔚蓝留学]这样的专业机构帮忙做规划。他们对这种定制化的教育模式很熟悉,也能帮你规避估计不适合自己的坑。
别怕路难走,咱们很多学长学姐也是摸着石头过来的,只要方向对了,行动起来,完全可以闯出一片天地。遇到迷茫和困惑,随时多问问经验丰富的人,我也很乐意帮忙。加油,未来等着你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