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日本的行政区划印象就是“都道府县-市町村”两级结构,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日本的行政区划复杂得有点像没理清楚的历史大杂烩,如果你打算留学或长期生活,搞清楚这套体系其实挺有必要。别着急,学长这就帮你拆开来说,让你能简单理解到底是个什么“坑”。
1. 一级区划先理清 都道府県
日本的一级行政区分成四种:都、道、府、县。别被名字骗了,除了北海道和东京都这两个特殊例子,大部分其实是“县”,但面积和人口其实跟我们中国的地级市差不多。特别是东京都,虽然只有一个“都”,但权力特别大,还下辖了23个“特别区”。北海道作为“道”,面积巨大,下面还有特别的支厅(振兴局)。京都府和大阪府这两个“府”的定位和县没啥法律上区别,归根结底都是一级行政区。
2. 夹层的支厅那些事儿
为了方便管理面积大、城市多的县,有的地方会设“支厅”或者“振兴局”,相当于县下面的“副县级”派出机构。像北海道就最明显,支厅演变成了类似二级的行政区划,但大多数只是管理机构,法律地位其实没那么“重”。甚至像东京都的离岛上,也有支厅负责管理。这个层级有点“模糊”,平时生活中不用太纠结权力大小,主要就是帮忙管理的地方机构。
3. 虚级化的二级区划 郡的尴尬
说到“郡”,真有点像历史遗留。早年间郡真的担任地方管理,但1921年法律废除了它的实际行政功能。所以现在郡基本成了“地理名词”,就是方便划分区域用的。它下面管着的只有“町”和“村”,不过“市”就不在郡的管辖里。简单来说,郡像一个没有实际拳头的“影子行政区”,只是在地址里偶尔会看到。
4. 真正实用的三级区划 市町村区
这部分才是实打实管事的一级:市、町、村还有特别区(特别是东京都的23区)。
先说“村”和“町”,这两个在人口和规模上差别不大,但行政级别上和市是平级的。村比较小,正在减少中,很多县甚至没了村。町比村人口稍多,有些地方町管辖可以更灵活,比如有的地方町不用开议会,直接用“町村総会”决策。市呢,是人口比较多、经济活跃的地方,比如大概超过5万人可以申请升为市。进一步,人口超过20万的市可能成为“中核市”,权限更大一点。政令指定都市是更高级的市(50万人以上),他们还能设立基层的“行政区”。
特别区目前只有东京都有,是当年东京市被废除后建立的特殊行政区,跟市的关系有点像“副市”但权力比普通行政区大很多。在日本的其他大城市,比如大阪,曾有计划将大阪市改成类似的特别区体系,但进展比较难。
5. 三级与四级之间的行政区画 还有啥?
政令指定都市下面还能设“行政区”和“综合区”,但实际上综合区目前还没实质应用。除此以外还有地域自治区,通常是市町村合并后保留原区的名誉称呼,方便管理和安抚当事人情绪。比如合并后原村的地盘会变成一个地域自治区,这个概念在地址中会出现,但不直接有行政功能。
6. 四级和五级 区划越细越迷
四级指“町”和“大字”,多是地理和统计上的区分,完全没什么行政权利。你可以理解成城镇街道或者乡镇级别的划分。五级再细化到“丁目”和“小字”,往往是城市的街区和农村的小村庄。你在日本的邮递地址里经常能看到“〇丁目”,那就是这个级别。
7. 生活中这套体系怎么用?
实际生活里最常打交道的当然是市、区、町,特别是东京23区、政令指定都市里的行政区。地址写起来其实要细分到町字、丁目和地番,才能准确邮寄和定位。学长自己初来乍到的时候,完全被这“层层区划”搞晕过,你可能只想知道去哪儿买东西或者找学校,别被这些术语吓住,慢慢用着用着就熟了。
如果你打算留学,日本的行政区划影响住宿选择、学校归属、医疗社保等实际问题。比如,一些学区划分严格,市町村的区别会直接关系到你买房或租房的价格和便利度。同时,选学校的时候知道具体市町村对理解校区、交通路线也有帮助。
» 想了解更多留学日本的实用干货,可以关注蔚蓝留学,专业团队帮你避坑、规划路线,省不少心头肉。联系我,学长帮你答疑解惑.
迷茫时别忘了多问问身边人,了解这套体系绝对是适应日本生活的基础。学长也遇过不懂日本地址就找不到学校的尴尬,慢慢来,咱们一起摸索给留学路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