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到日本,很多学弟学妹都被这里的习惯弄懵了。看似小细节,实际上可是日常生活的大坑。没注意的话,不光尴尬,甚至可能带来法律麻烦。别急,作为一个在日本留学多年过来人,学长给你扒一扒那些“大家都懂但不一定告诉你”的规矩。
1. 冰水杀伤力超乎想象
你可能觉得点饮料直接要杯冰水很正常吧,日本可不一样。无论冬夏,大多数餐馆和居酒屋默认端上冰水。这来自日本人对卫生的讲究和传统里认为冰水能保持食物原味的想法。刚来时肠胃不适应,学长身边就有同学肠胃被“冰水文化”折磨了不少,最好备点暖宝宝或者稍微避开冰水,慢慢适应。
2. 拍照要三思,别碰雷区
在日本,拍照跟中国有不少区别。比如在电车里,尤其是女性专用车厢,拍照基本是红线。还有儿童游乐区、别人家院子这种私人空间更是铁定不行。否则很可能碰上《迷惑防止条例》,轻则罚款重则拘留不是吓你。学长认识一个同学,好奇心太强拍了地铁一角,结果被警察问话,让人心惊肉跳。实在想拍,记得先征得同意。
3. 吸烟的地方比你想象严格
东京的吸烟规则堪称严苛,街头、车站周边30米范围内都不能吸烟,电子烟也不能侥幸。查找官方吸烟亭,推荐用「吸えるマップ」APP。还有不少留学生没注意家里阳台吸烟会触发烟雾报警器,间接招来几万日元的清洁费,大坑!学长一个朋友就是因为这个被罚了不少。“偷偷”抽烟的风险真不小。
4. 地铁让座细节别弄错
在日本,主动让座可不一定能博好感。因为给老人让座会被视为暗示对方年迈,这在一些老人眼里有点冒犯。学长当年试过,一位长者拒绝了座位还说了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话。更聪明的方法是坐位旁故意留空,或者假装走去车厢连接处。要是遇到孕妇或者明显不舒服的人,用“どうぞ”顺口邀请比说“席を譲ります”更自然。
5. NHK收费员让人头疼
住日本住得时间长,NHK这个电视台的收费员找上门几乎是必经“战场”。只要家里有电视(连用手机看也算),他们就有权要求签合同,月费1220日元。不开门是最省事的回答,如果追得紧,学长教你一句日语“弁護士に相談します”(我要找律师)效果很棒,往往能吓住对方。换个角度想,别给自己找无谓麻烦。
6. 出勤率比成绩还重要
语言学校的小伙伴尤其要注意,出勤率低于80%对续签有很大影响。即使你成绩不错,不去学校签证照样难续。生病得去医院开诊断书,请假别忘了提前向学校报告。学长认识的人就因为没请假,差点被学校警告,签证续不了,给留学计划添了不少麻烦。
7. 现金才是王道
你以为日本电子支付很普遍?别乐观,2023年数据显示现金支付还占62%。尤其是小店,电子支付根本不支持。零钱包里备点500日元硬币,出门多带些零钱,不然买东西尴尬至极。学长有次没带现金,便利店刷卡被拒,那滋味谁懂。
8. 电梯站位江湖各有流派
在东京(关东),电梯里大家习惯左边站,右边走;到了大阪(关西),习惯刚好相反。这个讲究听起来有点奇怪,还真跟历史关联:关东影响自武士佩刀,关西则是明治时期西洋文化。去不同地方留学,记住小细节很能体现你的“日本通”哦。
9. 充电也有雷区,不要不当回事
别以为便利店的插座随便用,偷电是犯罪,属于《电气事业法》的“窃电罪”。这个罚款可不小。要充电,租借充电宝或者利用网吧、电器商店的免费充电服务是安全选项。学长曾碰到同学随意接插座被店家提醒,还是别踩雷。
10. 垃圾分类难度太高,掉坑风险大
垃圾分类是留学生活中的大难题。横滨市针对重复违规开出的20万罚单让大家警醒。学长强烈建议下载“さんあ~る”这款APP,智能帮你判断该扔哪类垃圾。还有多语言的市政府官网分类表也别错过,刚开始能帮你大大减少焦虑。
小贴士:晚上就别太吵了
日本人特别注重安静,晚上10点之后洗衣机响、开派对声大,邻居投诉风险极大。还有留学生打工最多28小时/周,便利店夜班超时很容易被查,切记遵守规则。
这些“隐形规矩”初看复杂,其实慢慢适应就能自如应付。留学的路上难免遇到坑,迷茫时多问问学长或者身边经验丰富的朋友,不用怕,咱们一起走过。
有任何疑问、困惑,随时可以联系我。帮助你避开雷区,实现理智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