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弟学妹在考虑去日本留学的时候,经常被“研究生”“修士”“博士”这些词弄得头大。其实这几个概念的含义和入学路径差别蛮大的,弄混了会影响你接下来的规划。跟我这留学学长好好聊聊,帮你理清楚这些名词背后的真相,少走弯路。
1. 研究生不是你想象的“正式院生”
在日本,“研究生”(Research Student)跟国内的用法不太一样。咱们中国说的研究生往往是正式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学生,但是日本的“研究生”其实更类似于“旁听生”,不算正式学生,不能拿学分,甚至毕业也只有“修了证明书”这样的凭证。它相当于给你一个进入教授实验室做准备的机会,让你先熟悉日本大学的研究氛围,方便之后参加硕士入学考试。
研究生还有两类:一类是本科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学部研究生”;另一类是已经拿到硕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大学院研究生”。这个阶段,不算正式拿学位,只是个缓冲期,帮你适应环境和考试。
我一个同学日语已经有个N2,直接申请大院修士被拒,最后先当了研究生,边准备语言边跟导师做预备研究,结果考试顺利过了,顺利升学。研究生阶段不仅省钱,机会也大多了。
2. 修士就是咱们常说的硕士
修士是日本大学院授予的硕士学位。大家想拿到硕士,基本得通过“修士考试”,考核形式是小论文加专业问题的笔试,以及针对研究内容的面试。面试一般由研究科科长和相关教授组成的面试官负责,考察你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和研究计划。
修士考试时间集中在每年2月和8月,有的学校1月末或者9月初也可能有,且有些学校一年只考一次8月份,所以备考时间一定要提前规划。不少学弟学妹因为不了解招生时间,被错过了考试机会,影响了一年计划。
留学学长提醒,考试之前一定得多搜集目标院校的信息,确认报考条件,比如是否需要托福、日语等级,报名表格式,考试方式以及是否需要支付报考费(大多数学校大约30000日元左右)。材料准备齐全,是敲开日本硕士院校大门的第一步。
3. 不同专业申请要求有区别,别一刀切
你可能想“文科理科都差不多吧”,其实日本大学对理工科和文科的要求有不小差别。理工科一般要求本科学历,绩点大约3.0以上,需要具备日语N2和托福80分或者托业750分以上,最好有科研经历或者奖学金记录。文科会稍微高一点,譬如日语要有N1,绩点要求3.2左右,语言成绩跟理工相当,且更看重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
学长那会儿辅导过的一个同学,文科方向日语才N2,本来想冲N1没上去,结果最后绕弯先申请研究生,利用研究生阶段提升日语和写作能力,半年后再参加修士考试,成功转正式院生。别怕,语言能力不够也不是终点,利用好研究生路径很关键。
4. 博士前期和博士后期,分两步走更合理
大家对博士常有疑问,说是直攻博士还是先拿硕士。现在官方把博士课程划分成“博士前期课程”(一般两年,完成可得到修士学位)和“博士后期课程”(三年,完成后可拿博士学位)。简单来说,博士前期就是相当于日本的硕士课程,用“修士”的名义先把基础做好,学完再接着往后期冲博士。
很多学校还沿用传统叫法叫“修士课程”和“博士课程”,感觉上区别不大,但官方推广使用“前期/后期”的称谓后,政策上更明确分阶段培养。学长觉得,分两步走其实压力更小,也能让你用更多时间扎实科研。
5. 研究生优势明显,别再盲目海外直考
不少学弟学妹想走海外直考路径,总想着一次冲刺成功飞日本。说实话,这条路风险挺大。顶级名校的成功率从未超过40%,一旦没过就得再等一年。相比之下,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率一般高达75%以上,实现平稳过渡其实是聪明的选择。
研究生能让你提前融入日本大学研究氛围,有机会参加学校的日语辅导课程,成本还比语言学校低很多。尤其是有一定日语基础的,同学们更适合通过研究生路径逐步提升,不用背水一战也能稳扎稳打。
如果你还纠结选择语言学校还是研究生,学长建议:语言学校环境普遍是中国同学多,适合零基础;如果你有N2以上日语基础,完全可以尝试走研究生这条更接地气更专业的路。
迷茫的时候咱们多聊聊
日本留学的路上坑不少,术语弄不清楚,流程搞不好就很难顺利。研究生、修士、博士的区别搞明白了,整个升学规划就更清晰了。遇到不懂的,不妨多问问有经验的人,别怕麻烦。学长这几年也见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愿意随时听你说,帮你理思路。
对日本大学有什么具体学校或专业想了解,或者对申请流程有疑问,可以联系18753127252或者找蔚蓝留学咨询,靠谱靠谱。这条路虽不简单,但适合你的方式总会有。专注一点,坚持一点,咱们一步步来,别着急,留学不止是考试,更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