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找日本教授的真实研究方向,很多人一开始都踩过坑。官宣的简介动辄只说大方向,具体内容没讲清楚,让人摸不着头脑。别急,学长给你分享几个我用过的实用办法,帮你从零开始理清楚教授的研究全貌,避免闭门造车。
1. 语言学校≠必须先走
其实,日本教授的研究方向信息并不在语言学校拿到的那点官方介绍里。抓住重点,你得多花时间去官方数据库、实验室主页看看,比什么中介给你的资料靠谱多了。
像日本的学术数据库“KAKEN”、“Researchmap”、还有“CiNii”是查研究课题的大宝库。举例说,“KAKEN”会告诉你教授具体有哪些研究项目,目前进行到哪儿了,拿了多少经费,甚至项目编号都能查到;“Researchmap”能看到教授的发表论文,学会履历,以及研究基金情况;“CiNii”则是论文检索的利器,关注越新的论文越能体现教授现在关心什么。
实验室主页同样不要忽视。我一个学长当时就是通过看教授家的“Members”页面,知道外国学生比例挺高,实验室气氛还不错,这帮他下决心申请。主页里“News”栏目往往有近期活动照片,能感受到实验室生活。另外,发表记录也会更及时些。用心逛逛就能摸透这座“小社会”的真实模样。
2. 四条路你适合哪条?
获取信息别单一,发挥“拼图”功力才能拼成完整图景。比如:
- 看近期几年教授论文和项目,别光信官网介绍,很多教授简介没及时更新;
- 细看实验室成员构成,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甚至能了解他们在做啥课题;
- 关注实验室有没有类似“ゼミ”(研讨会)或者课外活动,这反映大家的团队文化和学风;
- 如果条件允许,找实验室目前的学生、毕业生聊聊,获取第一手体验最靠谱;
- 查看教授学术会议上的活跃程度,以及论文刊在哪些期刊,评判学术影响力。
我以前自己研究某个方向,走过里边很多弯路。用这些办法交叉验证后,发现一位教授表面上说的是A方向,实则近期都在做B方向的创新,帮我调整申请计划少走坑。
3. 避开这三个大坑
一个是只看官方简介,一定不够;二是只靠中介给的资料,很多是包装过的;三是听人讲述没有自己核实,信息容易变形。
其实,日本教授研究方向公开且透明,只要你掌握了查询渠道和技巧,信息得来很容易。别怕麻烦,多动手、多看、多问,你会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查信息策略。
如果你遇上特别头疼的教授或者专业,发我,咱们可以一起摸索解决方案。刚踏上这条路,迷茫正常,学长也曾困惑过。坚持下来,慢慢的你也会摸清留学的门路,找到心仪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