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乱糟糟?其实有技巧又有人情味

赛苗苗 2025/07/10 14:44

发私信
关注文章已关注
0
0
0条评论
收藏

你有没有听说过日本垃圾分类超级复杂,让人头大?其实,刚到日本,学长也被这套“谜一样”的系统折磨过。但了解了里面的门道后,不仅分得溜,还能感受到这套制度背后,是日本人对环境的认真态度和生活细节的讲究。今天就聊聊日本垃圾分类的那些事儿,教你怎么看、怎么做,不用慌。

1. 垃圾分类不是突然来

你知道吗?日本的垃圾分类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尤其是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那段时间垃圾激增成了现实难题。70年代开始,环保意识一抬头,政府颁布了不少规定,比如有名的“公害对策基本法”和后来的废弃物处理法,强制把垃圾细细分,居民要配合。学长一个同学当时就因为不熟规矩,被邻居“温柔”提醒了不少次。

现在各地方自治体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规则,再用垃圾分类日历、小册子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扔啥、该怎么扔。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住在东京和大阪,垃圾袋颜色、分类细节都不完全一样。

2. 四大类垃圾你得认清楚

日本垃圾按大类分得很细,主要有可燃垃圾、不燃垃圾、资源垃圾和有害垃圾,还有大件垃圾也得特殊处理。

可燃垃圾:厨余、生肉、纸张(但报纸、杂志、纸箱要另扔)、木头、皮革、橡胶等,主要用焚烧方式处理。像学长住的地方,规定得很细,要避免带有塑料成分的东西混入,否则会被通报。

不燃垃圾:铁、铝、铜这些金属、玻璃、陶瓷和部分塑料制品、小型电器都属于这类。通常不燃垃圾不会被焚烧,而是直接填埋或者回收利用。

资源垃圾:就是专门回收再利用的,比如洗干净的PET瓶(瓶盖和标签要分开)、分类的金属罐、报纸、牛奶盒、不同颜色的玻璃瓶等等。刚来时,学长就被各种要求洗干净的瓶子搞得手忙脚乱,后来才明白这是为了效率和资源最大化。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水银体温计、油漆和杀虫剂等含有危险物质的,不能跟其他垃圾混在一起,通常要放入特别的容器或带去专门回收点。

大件垃圾:家具、电器、自行车这种明显大过平时垃圾袋放的小件东西,要事先联系当地的回收服务或指定地点投放。不要随便丢,不然很容易被罚款。

3. 垃圾袋、时间和地点很关键

几乎每个自治体都会发“垃圾分类日历”,告诉你家什么时候收哪个类别的垃圾。日历是你的宝贝,不用它很容易扔错。不同垃圾用不同颜色或登记的垃圾袋,比如可燃和不燃垃圾都得用指定的袋子,这是制度也是“考验”。学长刚开始住学生宿舍时,没用透彻分类,结果被管理员嘱咐了好几次。

放垃圾的时候,袋子一定要扎紧,防止雨天湿透和异味;连锁店卖的垃圾袋很多时候都是正规认证的,买错袋子收不上门。资源垃圾务必洗干净,分拆的纸箱要折叠整齐。对于有害垃圾和大件垃圾,得提前在官网或电话预约,不然空跑一趟就亏了。

4. 干净背后是教育和习惯

说到底,日本人一定程度上把垃圾分得细,是从小教育开始的。幼儿园、小学就教孩子们如何分类,甚至社区也会组织实践活动。学长朋友的小侄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爸妈把垃圾分好再做作业。

除了教育,广大居民都很看重环境,分错垃圾常常被邻居“提醒”。自治体有时会发感激状或者小礼品鼓励大家好好分类,大家当成一种社区责任感和自豪感在做。

所以,当你觉得日本垃圾分类复杂时,其实背后是好几个环节的默契配合——法律、社区、家庭教育和个人自觉。不光是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迷茫的时候别慌,多找找自己所在区的垃圾分类资料,按照要求来,不懂就问。学长这一路陪伴过不少学弟学妹体验这套系统,坦白说,一旦适应,你也会觉得垃圾分类是能让生活更清爽的一种“小智慧”。继续加油,遇到问题随时联系我,咱们一起整理这日本生活的点滴细节。

此处了解更多关于日本垃圾分类相关内容,您也可以了解关于日本留学找学长的其他内容,欢迎留言哦。

留学早知道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