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备日本修士直考的学弟学妹会听到各种说法,“套磁没必要,笔试才是王道”,或者“套磁能打开一扇门”。到底该怎么理解这个“套磁”的环节?学长今天跟你唠唠这事儿,用真案例帮你理清头绪,也给出一份实操指南,别再盲目瞎搞了。
1. 套磁可能是硬性要求
有些学校和专业,比如九州大学情报理工学部、明治大学先端数理科学研究科,明确规定必须提前联系教授,甚至得拿到教授签字才能递交申请。你要是没打招呼,考试再考得天衣无缝,也可能因为“研究方向不符”被直接刷掉。那种“笔试全靠拼运气”的想法,碰到这类专业就行不通了。
2. 套磁是隐形加分,帮你避坑
就算学校没明确要求,提前跟教授打招呼也很有好处。教授一旦看到你的邮件,面试时你就不会是个陌生人,他们提问也会更有针对性,不至于敷衍了事。更重要的是,套磁能帮你确认教授今年到底有没有招人,别白忙活一场试卷准备。
再有,教授可能会提出调整你研究计划的小建议,让你研究计划更符合他们团队的方向。我一个学弟套磁早稻田大学时,就是根据教授的反馈改了一遍计划书,面试时教授直接说“你这跟我们课题组的方向很配”,当场给了肯定。这种种操作,笔试成绩都不一定轻松办到。
3. 套磁是“学术相亲”,避免踩雷
日本教授很看重实验室氛围,那可不是简简单单靠笔试分数能打进去的。如果你研究方向和教授对不上,最后极可能惨遭淘汰。套磁就像提前相互“了解”了一把,降低你踩到“方向黑洞”的风险。相信我,这比考完试等结果紧张强多了。
4. 套磁的时间和频率怎么把握
理想时间是在出愿前2-3个月,比如你打算7、8月考,那么4、5月就应该开始发邮件套磁了。不要等到最后才临时抱佛脚。
邮件发送顺序也有讲究:第一封邮件简单介绍你自己、研究兴趣,附上你的研究计划书和成绩单。大约3天没回复,可以发一封“怕你没收到”的PDF附带提醒。1周后还是没信儿,学长建议转投别的教授,但千万别同一时间轰炸多位同领域教授,容易被厌烦。
5. 套磁邮件怎么写不踩雷
邮件标题例子:“研究志望|東京大学経済学研究科○○教授様”,礼貌又接地气。正文开头打招呼,报姓名、学校、专业和语言成绩。接着说说你为什么对教授的研究感兴趣,简述你的研究计划的关键点,问清楚教授今年有没有招人,表达想面谈的意愿,最后道谢和留联系方式。
特别要避免的坑:
- 千万别用QQ邮箱,容易被当成垃圾邮件
- 内容千篇一律,教授一看就知道是复制粘贴
- 别写太长,300字左右搞定
- 别夸到显得假,诸如“您的研究是宇宙第一”等表述反而掉价
6. 套磁不是万能,但更稳妥
修士直考的真本钱还是得靠笔试和面试成绩撑起来,但套磁就像你提前测试水温,帮你找到更合适的教授,提前发现并修正问题,也为面试加分。这过程虽然花时间,但往往让你比其他人占了先机。
学长给你规划一个行动清单:
- 第一件事:登录目标学校官网,确认教授联系邮箱
- 读教授近3年论文,找3个你真正感兴趣并能对应的点
- 写出第一稿套磁信,找母语为日语的朋友帮忙润色
- 保持每周发2封的频率,避免吓跑教授
留学不是简单交钱就能搞定,信息战占了很大比重。套磁就是你手里的“秘密武器”,别等着教授自己找上门,主动出击能帮你把通向录取的门打开得更顺畅。有底气,有准备,你的日本研究生路好走多了。
如果迷茫或者不确定这条路咋走,学长一直都在,随时欢迎你找我聊聊,一起把留学这事儿搞明白,走稳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