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弟学妹问我,留学日本以后怎么找工作?是不是非得日语N1起步,毕业季再抓紧投简历?别急,学长给大家分享下亲身体会和实用操作,帮你走稳日本就业这盘棋。
1. 早准备才不慌
别以为日本求职大规模活动都是毕业前才开始,真正的战场早在大一就已经展开了。大一的时候,多花点时间逛逛像リクナビ NEXT、マイナビ这种就业网站,了解行业内幕和招聘偏好,想想自己对哪些行业感兴趣,像商社、IT、制造业都不错,先选个3-5个方向做笔记。那时候上点学校就职支援讲座,了解下日企的文化和需求,不用急着投简历,先打好地基。
大二开始要马上行动了,暑假锁定1-2份实习,如果能申请到“オープンインターン”(不限专业的公开实习),那是最合适不过的。参加实习时,学弟学妹们别光忙着打卡,得有意识地积累实战素材:你参与做了什么项目?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上司对你的评价咋样?这些都是将来写“ES”(Entry Sheet,入职申请表)时的重头戏。
大三上半学年就得对准目标锁定方向,制作日语版简历,男生女生都得照个正装照,履历书倒序写经历和学历。那时还能碰到早期选考的机会,尤其是大厂,会提前开门“选人”,学长一个同学当时就因为大三就递了简历,被早早通知了笔试。
2. 语言和专业实力不能少
日语N1是硬门槛但不是终点,关键是怎么用。光会背证书技巧没用,平时就该多练商务日语里的礼貌用法,比如用《ビジネス日本語文書作成》学写邮件,NHK新闻视频跟读练口感,再用マイナビ这种线上面试平台模拟练习。学长特别提醒别混用“です・ます体”和“て形”,面试官超敏感。
英语也别放松,特别是想进跨国企业的同学。托业750分是基本线,800+更吃香。方法挺简单,每天刷点真题,利用上下班路上听听托业高频词,考前1个月稳扎稳打模拟考试。
专业能力上,别想着靠泛泛而谈讨好面试官。想进咨询岗的,趁空学点《ケース面接攻略》,掌握逻辑分析套路;目标制造业技术岗的,可以考个日本技术士初级证书;金融方向强烈建议看日本《日经新闻》的金融专栏,熟悉他们市场的规矩。这些干货能让你在面试时脱颖而出。
软实力更关键,日企最看中你的实际“战斗力”。准备3-5个体现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案例,最好用STAR法则说清楚: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学长印象挺深的一个案例是:一个同学团队作业进度卡壳,他主动召集小组讨论,理清分歧和职责,最后团队提前两天提交,帖子写成面试杀手锏直接拿下offer。
3. 会写ES会面试
ES可不是随便写写,照片背景要白、正装到位。学历时间写“入学年月-预计毕业年月”,成绩写出完整情况,如GPA平均3.2或说明在班级前20%。经历描述要用“动词+成果”套路,比如“作为留学生交流会役员,策划30人规模活动,参与满意度达90%”。别写“我很努力”,具体数据更有说服力。
志愿理由书是得把“企业需求”和“我有优势”整合起来,而不是凭感觉写“我喜欢贵公司氛围”。举个例子:“关注贵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的努力,结合大学国际交流课程和实习所学习的市场营销技能,希望能贡献自己力量。”这类定制化内容更能打动HR。
选考流程里每个细节都有坑。文科生得练“剑桥英语”和逻辑推理,理科生防止写技术试验一塌糊涂,刷刷“就職試験オンライン”这类刷题平台比较靠谱。小组讨论别抢头头位置,合理发言,善于归纳总结,要让面试官看到你善于倾听和协调的软实力。
面试时,把自我PR控制在1分钟内:教育背景、经历、你的优势、为什么想来这家公司。问“为什么选我们?”多关注公司最新动态,比如最近推出新产品的话,可以说“被贵公司的新产品技术深深吸引,想参与其背后的开发过程”。谈弱点时要加修正方案,表现出持续提升的态度,简洁又坦诚。
关于日语不流利、经验不足这些普遍担忧,学长想告诉大家,规则感很重要,真诚也很重要。无须盲目投大量公司,专注10-15家高度契合的企业,花时间打磨每次申请材料和面试表现。时间是你的盟友,积累下来的硬软实力就是你最高的底气。
求职路难免磕磕绊绊,多问多听多改进才是稳扎稳打的通道。迷路的时候别忘了学长在这里,随时帮你理清思路,给你鼓励。加油,我们一起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