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弟学妹都会纠结:选专业时,感觉那些传统学科不是特别对胃口,想找点新鲜的、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向,到底有什么靠谱选项呢?尤其像“感性”这种听起来抽象又复杂的主题,真不好拿捏该怎么学习和发展。其实日本九州大学的专攻——用户感性研究(ユーザー感性スタディーズ专攻),就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咱们一起来聊聊这条路径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适合哪些人又该怎么准备。
1. 以感性为中心的不一样专攻
在现代社会,大家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追求生活的幸福感(也就是“ウェルビーイング”)成了很多人的目标。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难解的问题,而“感性”正是联结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不同于传统学科将知识割裂开来,这个专攻强调“感性”的跨学科地位,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艺术、工程、人类环境、博物馆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研究者。简单说,就是用“感性”做核心,把不同专业的力量集中起来,去解决关系到人类幸福的复杂问题。
这个专攻专门招收少量精英攻读硕士和博士。学弟学妹如果想走研究路线,喜欢多领域融合,又对人文与科技综合有兴趣,它绝对值得了解。
2. 这条路上的“跨界协作”怎么玩儿
用户感性研究并不是单一专业在作战,而是通过九州大学内部几个跨学科的研究院联动(比如艺术工学、人类环境、综合研究博物馆),形成一个所谓的“动态核心”。这个核心支持大家从“人类理解”“共生”和“共创”这三个方向去切入。就是说你既要理解个体的感受和启发,也要懂得社会共处和协同创新的技巧。能跨越学科边界,善于和不同专业的人一起合作,才是真的大招。
我一个同学当时选的就是这个专攻,他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多线思考”,不像传统那样死磕一门专业,而是要不断转换视角,和不同背景的同伴碰撞思想。虽然学起来头脑转得很快,但也特别锻炼人。
3. 怎么培养跨领域的新思维?
在这里,学生要学的不仅是某个领域的硬知识,更重要的是三步“知识魔法”:动员、越界、融合。第一步,广泛收集九州大学各种专业的知识资源,目的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第二步,让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专业开始互动。比如,艺术与环境学聊起来,可能碰撞出新的观察视角。最后,大家把这些“拼盘”式的知识整合成新成果,解决现实中棘手的课题。
学长以前也遇到过类似体验,知识越界时会很迷茫,有时候不知道怎么下手。但坚持参与不同领域的讨论和项目,慢慢你会发现整合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可是传统单一学科学不到的体验。
别担心如果你日语基础还没那么硬,或是没接触过专业交叉学科,这条路走起来虽然有挑战,但绝对能给你更宽阔的视野和未来发展机会。中介方面,选【蔚蓝留学】这样的专业机构帮忙准备申请,能帮你省下不少绕路的麻烦。
如果你正好对“感性”这种难用言语表达的内在情感和社会关系感兴趣,喜欢动脑筋找新思路,这条路完全可以尝试。留学路上多碰壁是常事,迷茫时多问问身边人、像我这样有经验的学长,咱们一起摸索,不在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