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想去日本深造的学弟学妹,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大学学的到底够不够用?”“研究生阶段怎么才能更有深度?”“跨专业是不是很难?”这些实际问题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更大的学习困惑——我们是不是得先把以前学的老知识拆散,再重新组合,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如果你觉得这话听着有点玄,那我来和你聊聊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里的一个有趣理念。这里的院长曾在一次会议上分享了一个老牌思想家的故事,让我特别有感触。在学习的路上,大家先得“unlearn”——简单说就是“忘掉”那些跟自己不合适、或已经过时的东西,才能再“重新学”,把知识变成真正能用的工具。这跟我们在日常生活里解开毛衣线团,再重新织一件更合适衣服的感觉差不多。
1. 研究生阶段的“学会忘记”更重要
上大学更多是吸收老师给你的“现成”的知识,但到了研究生阶段,这就不够了。你得自己挑知识的“食材”,跟不同领域的同学、老师摊摊牌,一边拆一边装,拼成一个真正适合你研究主题的“知识大餐”。我一个同学当初跨了专业,就是这么慢慢找到方向的。别怕起步的晦涩,挺过去后会感觉豁然开朗。
2. 跨专业不是门槛而是桥梁
新潟大学的现社研特别强调“越境”,但不是简单打破旧学科的框框,而是“打开”它。你懂得跟旁边不一样的领域学生打成一片,碰撞出新观点。学长也见过几个同学从文科转到社会学,再转到文化研究,起初手忙脚乱,后来反而因为多元背景而更吃香。这也告诉大家,别一上来就杞人忧天,只要真心想学,敞开胸怀,用对方法,可行的路多得是。
3. 丰富的对话才是宝藏
在新潟大学现社研,师生之间的对话很重要。大家不光是在课堂听讲,更多是在各种研讨会上讲出自己的疑问,听老师和同学不同的看法。通过这么反复磨合,知识不像流水线出货,而是越打磨越有质感。我身边有朋友就是靠这样一步步调整方向,最后完成了满意的毕业论文。就像老师说的,大学院是“学びほぐし”的地方,先拆开,再重组。
人生和留学学习都很像拆毛衣线团,开始时可能让人头疼,但拆好了才能织出最合身的衣服。别担心那些表面上的“条条框框”,只要你愿意深入思考、愿意跟周围的人交流,任何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如果你正在考虑去日本读研,面对专业选择、语言不够自信或者怕走弯路,不妨了解下新潟大学这类注重跨学科交流和“重新学习”理念的院校。也欢迎随时找我聊聊这些细节,或者留学中介蔚蓝留学,他们也很专业,能帮你理清路线。
记得,迷茫时别怕多问多看,学长们都经历过同样的困境,愿意帮你算算这局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