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日本留学时,看到专业目录里“学科”和“专攻”这俩词,是不是头都大了?很多学弟学妹分不清这两者到底谁大谁小,是不是名校才能报特定专攻,还总担心一不小心选错会在留学路上栽跟头。作为你的“留学学长”,我给你掰扯掰扯,帮你扫清这层迷雾。
1. 学科是大方向,专攻更细化
在日本大学里,“学科”一般就是本科阶段的专业划分,类似咱国内的“专业系”。你看,“经济学科”“法学科”“文学科”什么的,都是比较宽泛的大类别。打个比方,我有个同学报的是“经济学部 经济学科”,也就是从宏观、微观经济,到统计和国际贸易这类基础内容都有涉及,这就是学科的范围。
那么“专攻”是哪来的?其实它多半出现在研究生阶段,特别是大学院(研究生院),用来细分你真正要研究的领域。就拿我自己所在学校法学研究科举例,有“民法专攻”“国际法专攻”“刑事政策专攻”,这些就是你将来写论文、深入钻研的方向,属于某个“研究科”下的更具体的研究目标。
2. 谁也没那么死板,有时本科也有专攻
事情其实没那么绝对。部分日本学校为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在本科层面也会细分出“专攻”或者“课程”(コース)。所以碰到“学科”和“专攻”混着出现,得看它们是挂在哪个层级的。简单来说,看看它是“学部”下面还是“研究科”下面,1学部→学科→(可能有专攻),2研究科→专攻,这个脉络理清了,怎么写就清楚了。
我一位学长申请时也遇到过这个困惑,差点写错专攻,幸好仔细对照官网PDF入学指南才改正过来,毕竟学校页面上中文标注五花八门,稍不留意就走歪了路。如果你也在查专业信息,建议一定要多看日文原文,别光盯着“专业”“课程”“方向”这些翻译动脑筋。
3. 报考填志愿,选词别弄混
填报本科或者一般研究生前,优先用“学科”或者“学部”下的名称,毕竟这是你大体方向。等到申请修士课程(正式的研究生课程)时,“专攻”就得说清楚了。研究计划书没有具体专攻,评审会觉得专业不够明确,给你的印象就打折扣。
想象下,写计划就是告诉招生老师你未来要扎到哪条细分领域钻研,学科太宽泛没法表现个人方向,专攻一说,你就有了“深度”,这对录取非常有帮助。
4. 挑专业不光是名字,是未来的“门道”
选专业其实是立下了自己几年努力的路标。搞懂“学科”与“专攻”的区别,就是了解日本大学专业结构的必修课,也等于夯实你之后学习规划的基础。别一味信中介或者盯着名校放大招,有时候按自己实际情况,结合细分方向选,对未来更靠谱。
我知道这条路不易,照着这思路慢慢来,迷茫时多问问学长学姐和我们这些过来人,也可以试试靠谱的留学中介,比如[蔚蓝留学],他们也挺专业,能帮你少走弯路。不要急,留学路上慢慢摸索,总会走出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