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校就躺平”、“打工够活就行”、“不争不抢,过得安稳”——留学日本,这些“低欲望”心态你是否也偷偷在心里冒过?越来越多同学从最初的拼命三郎,慢慢变成了“佛系躺平族”。咱们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留学学长我陪你一起聊聊,这“低欲望陷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该怎么破局。
1. 日本大学“严进宽出”,学习压力骤降
很多人以为,考上日本名校就是成功,其实那只是开始。日本大学入学竞争很激烈,但一旦进去,学习压力却急剧变轻。比如上课很多没考勤,期末只要交个报告就过了。学长认识的一个学弟,刚进学校的时候特别拼,后来发现考试少、作业轻松,反倒放松了下来,学习变成了“及格万岁”。教授们也不会特别逼你,时间自己安排多了,留学生很容易懈怠。
听起来是不是挺舒服?但坏处也挺明显——专业能力没怎么提升,学知识学溜了,这样毕业出来,找日本企业工作时,竞争力就弱了。日本公司很看重实战经验和工作能力,你若只是“混文凭”,很难脱颖而出。
2. 打工“够生活就行”,别被舒适圈套住
说到打工,大家都知道日本允许留学生每周28小时打工,时薪一般1100日元左右,基本够日常开销了。即使经济压力不小,很多同学就选择“打工赚钱+混文凭”模式,每天下班刷剧打游戏,生活按部就班。其实,这套路很容易让人停滞不前。
一个语言学校毕业的同学就跟我说:“刚来时想读研进大厂,结果打工这么轻松,时间都花在游戏上了,3年日语没啥进步,专业课根本没认真学。”这就是躺平族的现实写照,不少人甚至毕业后继续做零工,或偷偷留在日本打黑工,硬着头皮混日子。
3. 日本“低欲望”文化,有多影响你?
日本年轻人中“平成废柴”文化很流行,追求“小确幸”,不再拼命出人头地。这种社会氛围慢慢影响到留学生,感觉努力没用、阶级固化,没必要太拼命。加上不少人把“考上大学”当终点,以为留学就是成功,不再设定更高目标。
有时候看到身边的日本同学也“躺平”,自己就觉得没啥动力了,甚至出现“比烂心理”:别人都不拼,我这也无所谓。你看,房价高、生活成本大,起薪低,涨薪慢,努力和回报也不成正比,这种现实更让人想安稳过日子。
4. 如何避免变“躺平族”?学长告诉你3招
第一,设定“跳板目标”,别让留学只变终点。 把每学期参加学术活动、考证书(IT护照、簿记啥的)当短期目标。大三开始就针对心仪企业投简历,争取内定。甚至把未来规划放远点,利用日本经历跳槽新加坡、欧美,涨点薪水也好。
第二,主动去“吃点苦”,跳出舒适圈。 不要总选水课,把自己投入到难度高的课程,为教授当助理。打工也不要局限便利店,学长就有朋友做过IT实习、翻译兼职,这样收获多多。
第三,打造“进取”的朋友圈。找中国的就职社团混,比如“东大就活会”“早稻田Career”,多接触努力的日本同学,别老和“躺平群众”绑在一起。环境对人影响大,好的朋友圈能激励你。
可能你会说:“学长,我也想努力,时间又不够,压力又大。”别急,留学路上难免迷茫,关键是别放弃调整和思考。学长我也经历过类似挣扎,大家交流分享经验,能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