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去日本读研的学弟学妹们,是不是时常为选专业头疼?尤其是福祉领域,看着“大福祉”“社区”“社会贡献”这些关键词,脑袋里还真有点模糊,不知道是不是“好就业”“能学到真东西”。学长这回给你聊聊立教大学的社区福祉学研究科,结合实际研究方向和学生体验,帮你理清到底值不值得投。
1. 多元领域不是摆设,研究真正接地气
立教大学这个社区福祉学研究科厉害的地方就是它的多学科覆盖。比如他们划分出五个专业方向:地域福祉、高龄者福祉、儿童与家庭福祉、障碍者福祉、社区工作论。每个方向都紧贴社会痛点,比如少子高龄化、多元文化融入、残障人士的地域生活适应等等。这里绝对不是单纯看教材读理论,而是推动学界与实际社区相结合的研究。
举个例子,负责地域福祉的团队专注于地方的福祉设施怎样布置最合理,怎么调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甚至创造出了“地方自循环福祉模型”,这些都是直接落地帮扶地方的应用型成果。而且他们的教授还拿过国家级的学会奖,能拿奖说白了,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都是杠杠的。
2. 这门学问怎么学?理论+实操才能走远
学长认识的几个立教学生告诉我,他们的教学不是你想象里的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他们班一般各6到9个人的小组,一起深入一个具体课题,从文献调研、实地访谈、数据分析,到项目设计和论文完成,整个过程教授都会细心指导。
更重要的是,还有实习环节。学生可以到政府的福祉局、NPO组织和支援中心锻炼,直接参与到实地服务和活动组织中。比如去年有个同学就在多文化家庭支援的NPO里负责育儿咨询,做多语种材料,还联系了地区社工。真刀真枪的经历,比笔试知识更能帮你在日本就业。
3. 支持跟交流体系很给力,读完不怕没人带
除了教学和实习,研究科为学生提供不少资助,比如研究补助金、调研经费支持,还定期举办就职讲座,开设社福资格考证班,帮助大家更好地迈向职场。听说修士生就业率高达97%,三分之一的人还选择继续往博士方向深造,说明学校培养的实力确实被认可。
学长还挺羡慕立教的国际交流资源的。他们和欧美、北欧、韩国、中国知名高校都有交换项目,不少学生能飞到哈佛、伦敦大学或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去学习、参加联合研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积累了国际视角。立教每年还有国际社区福祉研讨会,邀请联合国机构、海外NPO专家,现场直击全球福祉议题,学习和人脉双丰收。
4. 读完干啥? 进社区还是上学术路全开花
不少立教的毕业生都跑到地方政府、NPO、社会企业甚至企业CSR部门工作,也有一部分继续攻读博士,扎根学术界。说白了,这个专业提供了多样选择,不管你想成为实操派的社区专家,还是深入研究社会政策的学者,完全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学长碰到过不少背景不同的学弟学妹,只要你对社会福祉真感兴趣,愿意多跟社区居民、相关机构打交道,完全可以考虑这条路。语言不够好?没关系,立教也有语言辅导和实践机会,可以帮你快速提升。
留学日本,比起追名牌大学,找对专业、找对老师和资源更重要。社福作为贴近民生的领域,有了这些“硬核”训练和支持,未来工作台阶不会太难上。别怕开始的时候摸不着头脑,读几年发现自己能做多少实在的事,信心自然而然就来了。
如果你在选专业或者申请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想知道更具体的课程和实习情况,随时可以找我聊聊。毕竟,留学路上学长也是一路过来的,愿意跟你分享更多靠谱的“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