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给日本教授发邮件套磁,很多学弟学妹都头大:日语还不够溜,对方没回复咋办?各种邮件礼仪更是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留学学长,我身边不少同学都踩过雷,今天咱们就聊聊日本教授最讨厌收到的5种邮件,顺便教你怎么发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套磁信。
1. 深夜狂轰滥炸教授时间
别以为邮件随时都能发,教授们的作息和咱们想象中不太一样。深夜一点发“紧急”邮件,或者周末连续发三封“重要”信,教授看到只会觉得不专业、不尊重私人时间,有的直接屏蔽你。
我一个同学当时就是半夜发信,教授没理他七天就夹杂各种催问,结果直接拉黑。其实,最佳发邮件时机是工作日上午10点半到11点,这时候教授刚开完会,比较能抽空回复。反倒周五下午和周一早上最好避开,教授忙得焦头烂额,不太耐烦看邮件。
2. 邮件发了没回狂催太着急
教授日理万机,你发邮件后别指望马上回,有的甚至一周后才看到。千万别一两天没回复就“教授您看了吗”“怎么不回我”等连环催问,容易被对方当“伸手党”,下场很惨。
学长自己也碰到过类似情况。正确做法是礼貌耐心,第一次催是在发信后7天左右,短短一行“抱歉打扰,请问是否方便查看之前邮件?”足够。要等14天后才考虑第二次跟进,可以加一句你的研究计划相关信息,增加对方回复的动力。
3. 群发邮件还把教授名字写错
学术圈其实挺小,教授们互相熟悉。有的留学生一封模板信发给好几个教授,名字还弄混了,这就跟自己给自己挖坑一样。别指望教授会搭理你。
我一个朋友当初就是群发,而且内容空泛,连教授专业领域都搞错了,结果连回复影子没见到。秘诀是针对每个教授单封邮件,引用对方近几年论文的具体内容,表明你跟他研究方向切合。
用正确敬称很重要,直接用“○○大学 △△研究室 山田教授”更正式,不要乱用“先生”“様”等称呼叠加,小细节彰显诚意。
4. 过分吹捧和没准备的伸手提问
“您是世界顶尖学者,我完全看不懂您的论文但想跟您学!”这种空洞赞美,教授听多了直接当背景噪音。还有像“修士考试题目啥?能给点资料不?”这样没做功课的请求,教授一般懒得搭理。
留学学长身边就遇到有人这样写邮件,几乎是白扔信。正确的姿势是结合具体论文内容表达兴趣,比如:“我阅读了您2024年的论文《少子化与地方财政》,特别感兴趣其中‘人口减少对税收的影响’的分析。”你看得懂,且联系紧密,教授才愿意多关注你。
5. 邮件没结构,附件乱取名
日本学术界最挑剔邮件格式,手机发来的乱码邮件或者附件叫“最终版_v3_final.pdf”,教授一看就皱眉。出现“文字墙”式邮件也很难耐心读完。
正确邮件结构如下:标题清晰准确,比如“【修士申请】东京大学经济学部 张明:少子化财政影响研究”;尊称“山田教授”;礼貌开场白“突然打扰非常抱歉”;简介自己(学校、专业、兴趣);正文说清楚研究动机和和教授研究的关联;最后落款礼貌道谢。
附件命名尽量干净规范,比如“研究计划书_张明_东京大学_少子化财政影响.pdf”,让教授一眼就知道文件内容,也体现专业。
留学学弟学妹们,套磁这事儿虽然有门道,但也没那么难。选对好时机,耐心等回复,每封邮件量身打磨,务必体现诚意和专业,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成功率。别怕踩坑,多问问身边学长学姐的经验,我也可以随时帮你梳理和修改邮件。留学这条路,有人陪着你走,踏实多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