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去日本留学,很多学弟学妹都会担心:学校选好了?专业合适吗?毕竟留学的钱不少,未来还有工作问题。如果专业或者学校踩了“雷”,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那可真是折腾。学长我也遇到过相似情况,细聊聊哪些院校和专业是咱们绕不开的坑,帮你提前避雷,少走弯路。
先来聊聊那些“水校”有哪些共同点:很多地方的小私立大学,尤其缺乏有竞争力的强势专业,企业对他们的认可度低,简历很容易被刷掉。再加上这些学校的就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和大厂合作机会少,毕业生的就业率自然不理想。我一个学弟当时看中了某地方私立大学国际交流学科,结果毕业出来的就业率才35%,远远低于行业平均的75%。这个“坑”咱们千万别跳。
再说说专业选错的坑,专门学校里某些传统热门领域竞争大还不太赚钱,比如动画、游戏专业,虽然很吸引人,可是行业里外包多,薪资偏低,且岗位有限。还有酒店、旅游业,疫情的影响至今还没完全恢复,正式岗位不多。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在东京动画专门学校的朋友,毕业后只有两成找到正社员工作,多数只能做临时工或者自由职业,压力不小。
部分大学新开的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像国际关系、AI、数据科学,有的却没打好基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停留在理论,没有实战技能。比如某私立大学开设的“全球商务学科”,毕业生就职状况就很惨,只有不到一半找到对口工作。这就告诉我们,跟风选专业没用,得瞅准那些落地且有发展潜力的方向。
1. “危险”专业该怎么辨别
文科类里,日本文学虽然听起来文化味十足,但就业面极窄,多数毕业生只能往教育或出版业挤,岗位有限,如果你喜欢语言教学,转向“日语教育”会更有路子。哲学、宗教学纯理论色彩浓,企业需求少,建议搭配社会学或者心理学,这样就业更广。国际关系毕业除非能进外交系统,不然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可以考虑加点经济学和数据分析技能。
理工方面,传统化学和材料专业受制造业外流影响,职位逐年减少,生物技术或能源方向相对稳定更靠谱。土木工程因为基础建设趋于饱和,相关工作机会不多,城市规划和环境工学可能会更适合。纯粹数学除非想走学术路线,否则就业压力大,最好结合统计学或金融工程,增加实用度。
艺术类喜欢绘画、雕塑的朋友,学长得提醒了,艺术圈竞争激烈且收入不稳定,除非非常有天赋,不然当副业而已。声优和演艺行业成功率也不高,建议主修传媒制作类,更容易找工作。
2. 怎么判别学校就业实力?
留学学长推荐几个靠谱的查法:去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搜索“大学別就職率ランキング”,看看学校的就业率排名;很多学校公布“就职内定率”,别被数字忽悠,这和“正式员工就业率”差别很大,有的含兼职和自由职业门槛很低。还要重点关注学校是否有大企业如丰田、软银、乐天常来校园招聘,汤姆叔叔说得对,实习机会和长职实习安排能直接影响就业。
我身边有个小伙伴,本打算进一所私立大学学旅游业务,但打听了之前毕业的学长学姐发现就业难,就果断转成国际商务,加上数据分析,结果就业顺利多了。你看看,靠自己动手调研才不会被“水校”套牢。
3. 留学不是包拿高薪,得多条腿走路
想在日本顺利找到工作,学校名气、专业实用度、语言能力和实习经验缺一不可。不要以为光有留学文凭就能轻松拿高薪。有的同学可能语言不好、专业容易就业的也不选好,结果找工作超难。反倒是那些勤快参加实习、提前积累经验的同学,求职路上轻松很多。
所以建议你多问问身边已经在日本的学长学姐,通过LinkedIn或者校友群打听真实情况,不要盲目听信广告。 [蔚蓝留学] 这类靠谱中介也能给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别只看招生宣传,实用才是王道。
如果你对日语基础还担心,别慌,语言是之后可以慢慢提升的重点,但选择专业和学校时请务必考量就业潜力,毕竟花这钱留学,不光是学学知识,回头得能“吃得开”。
迷茫和困惑是难免的,留学学长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有啥问题可以随时找我聊聊,咱们慢慢把路走宽了。